最近讀了宇見的一篇文章,其中提到中歐李善友教授對產品的一些觀點我非常認同,他認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:只有產品觸動了用戶的心靈,提供了超越商業的價值,才有成功的機會。
工業時代的產品標準是功能體驗,主要強調功能功效,簡稱FAB;就是強調功能、優勢和利益點,大家都是沿襲這個套路,但是在產品同質化的今天,用戶還會在意這些嗎?
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產品標準變成了“情感體驗”,其核心有兩點,第一是極致體驗,產品本身是第一營銷力;第二是強烈的情感訴求,李教授說“產品只有觸動了用戶的心靈,提供了超越商業的價值,才有機會!
所以耐克不但賣運動鞋,他還會想方設法令你愛上運動,保持健康的體魄;在雕爺牛腩用完餐會把筷子洗干凈送給你,是要提醒你注意環保;在三只松鼠買零食,像垃圾袋、擦手紙、封口夾之類的小工具都會貼心贈送。這些品牌不會只注重交易,還會讓你在交易以外有一點感動,產生一種更好的用戶體驗,增加你對品牌的粘度和記憶。
合理定價
品牌定價的標準只有兩個字:合理。而用戶衡量定價的標準只有一條:超值。
再次提醒:以為低價就是超值的品牌,你根本不用理他,他自己就會死掉的。用戶對超值的衡量是全方位的,并不只限于價格,你必須在多個方面讓用戶感知到產品的超值,用戶才會為產品買單。什么是高性價比的好產品?請見我上周一的長文章。